
不知道各位游俠的家鄉舞龍燈會是在什么節日,中秋、元旦還是春節?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這一習俗,如果說從來沒親眼見過舞龍燈的場面,沒有和當地人民一起感受舞龍燈的喜悅,那無疑是遺憾的。
這一次,去土樓過一個熱鬧非凡的元宵節!既然是鬧元宵,我們當然要做這些活動。
貼窗花、寫對聯
春聯一開始不叫“春聯”,而叫“桃符” ,最初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,傳說,古代有一種極為兇殘的怪獸,經常作惡,危害百姓,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,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。
于是,民間便傳出,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,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。后來,這樣的桃枝被稱為“桃符”,如此流傳下來了,在五代十國時期,桃符演變成了春聯。
制燈籠、掛燈彩
燈籠,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,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。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,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后。唐開元年間,為了慶祝國泰民安,人們扎結花燈,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,象征"彩龍兆祥,民阜國強",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。
品晚宴、耍龍燈
舞龍燈是一種起源于中國的傳統舞蹈,舞龍和舞獅,在古時是一年中的大型節日里面節目之一。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,現在的舞龍文化,已經遍及世界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,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。
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,竿頂豎一紅色巨球,作為引導。舞時,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搖擺,龍首作搶球狀,引起龍身游走飛動。通常有兩條龍,作雙龍戲珠。